红石中文网

红石中文网>国际现代艺术辞典书客吧小说 > 第104章(第1页)

第104章(第1页)

二、音乐创作。柯达依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音乐的创作技法也较新颖,富有现代气息。主要作品有歌剧《哈里·雅诺什》(1926);合唱曲《匈牙利诗篇》(1923)、《小弥撒曲》(1945);乐队曲《玛罗谢克舞曲》(1930)、《加兰塔舞曲》(1933)、《孔雀变奏曲》(1939)、《乐队协奏曲》(1943)和《中提琴协奏曲》(1947);室内乐有两部弦乐四重奏(1908、1917)、弦乐三重奏《小夜曲》(19191920)及众多钢琴曲和歌曲。

三、音乐基础教育研究。一生大力提倡国民音乐教育的开展,致力于儿童音乐智力的开发,倡导了一种既适应民间音乐又可用于现代派作品的视唱方法,并写作了大量专门的视唱练习曲。其音乐基础教育的方法独具特点,被称为“柯达依体系”,得到欧美许多国家的重视并被推广采用。(孙国忠)

skbshge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生于奥拉宁包姆。1901年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法律,1905年毕业。在校期间曾花了大量课余时间钻研音乐,并从1903年起师从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学习作曲。早年的作品《第一交响曲》(1908)、《焰火》(1908)等表现出对印象主义的浓厚兴趣。1910年起主要在巴黎从事音乐创作活动。当时在巴黎成立了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佳吉列夫请斯特拉文斯基根据《火鸟》的故事创作芭蕾舞剧。该剧的演出成功,使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接着他又为该舞团创作了《彼得鲁什卡》(1911)、《春之祭》(1913)等作品。这些作品背离了音乐的传统,采用不规则的原始节奏和不谐和音。这成了现代音乐的一个鲜明标志。他本人也成为先锋派音乐的领袖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迁居瑞士。20年代创作了几部以俄罗斯民族音乐旋律为主体的作品,如芭蕾《婚礼》(1917)、歌剧《玛弗拉》(1922)等。作品的风格表现为简洁的新古典主义。1934年入法国籍,定居法国后,写了一系列既有18世纪音乐精神,又渗入了20世纪和声和节奏风味的作品,如钢琴与乐队《随想曲》(1928)、小提琴协奏曲(1931)、芭蕾《众神领袖阿波罗》(1928)、C大调交响曲(1938)等。1939年移居美国,1945年入美国籍。此后他开始注意序列主义音乐,并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现代派手法的新的兴趣,如歌剧《浪子历程》(1951)、歌唱与乐队《圣歌》(1956)和《特雷尼》(1958)、芭蕾《竞赛》(1958)、钢琴与乐队《乐章》(1959)等。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孕育了20世纪一代音乐的新风。从现象上看,他在创作上似乎每隔几年就要改变一下自己的面貌,但这种改变只是表面的改变。他能熟练地运用几百年来的各种音乐的技巧与风格,而这中间,注重节奏可以看作是他不变的一个创作特点。无论简单的音乐(如《婚礼》),还是复杂的音乐(如《春之祭》)无论采取何种奇妙的形式,节奏始终成为他一生创作的主要动力。他生前的最后几年写过一些短小质朴的作品,其中有些乐曲的感情与曲式带有宗教色彩。但这些作品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斯特拉文斯基与他的同时代人,如佳吉列夫、尼金斯基、福金等人共同创造了他们那个时代的音乐舞蹈艺术。斯特拉文斯基生前曾亲自指挥乐团演奏自己的大部分作品灌录成唱片,并出版了自传《我的生平大事记》。(穆兴)

skbshge

马利皮耶罗

马利皮耶罗(Gian F.Malipiero, 18821973)

意大利作曲家、音乐学家。1904年毕业于威尼斯里歇欧音乐学院。1932年任教于该校。1939年任校长,并成为研究早期意大利音乐的学者。1947年创立维尔第研究所。1952年自音乐学院退休,但仍进行研究及创作活动。作品众多,有歌剧三十余部,舞剧六部、交响乐九部,大量器乐、声乐曲及钢琴曲。马利皮耶罗的歌剧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包括正歌剧与喜歌剧,在本国甚受欢迎。他的器乐曲风格,早期受印象派的影响,如《大自然的印象》(1911),以后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如自由运用的变和弦,强调即兴性等。晚年又趋向于使用线性思维,强化结构,但没有走向无调性。(叶纯之)

skbshge

韦伯恩

韦伯恩(Anton Webern, 18831945)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生于维也纳。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19021906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学、和声和对位。因对伊萨克作品的研究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041908年从勋伯格学习作曲。1908年起在维也纳、布拉格、特普利策、格但斯克和其他城市担任戏剧和歌剧指挥。19151916年服兵役。19171918年及1920年在布拉格的德国剧院担任指挥。19221934年担任维也纳工人合唱协会和工人联盟交响音乐会的指挥。20年代至30年代初不止一次地以现代音乐指挥家的身份参加维也纳、苏黎世等地的音乐节,巡回演出于柏林、慕尼黑、伦敦等城市。1927年起担任奥地利广播电台指挥,在纳粹分子占领奥地利以后辞职。1929年起教授作曲课程,学生中有作曲家和理论家哈特曼、西尔和莱依赫。晚年专事创作。1945年9月15日,意外地死于美国士兵的子弹之下。

韦伯恩和勋伯格、贝尔格同是新维也纳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但是作为勋伯格的学生和同道,韦伯恩在创作中还是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韦伯恩发展了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技术,在他的某些晚期作品中,旋律、节奏、织体、力度甚至音色都可成为作品序列的基础,并将序列作倒影、逆行、逆行倒影以及横向和纵向的发展。由于自然调式音之间的联系被破坏,不协和音程在韦伯恩的旋律法中占优势,失去了音响的紧张度,而依靠节奏和结构保持统一。他的音乐风格特点为:冷静、恬淡,缺乏热情,结构严密,常呈现对称形式。

声乐体裁在韦伯恩的创作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作有七十余首独唱、合唱、康塔塔等。韦伯恩的作品共编有三十**,从作品第十九号开始,他的声乐作品都采用严格的序列原则,这些极为精致、精雕细刻的声乐作品在原则上与他的器乐作品毫无二致。

韦伯恩的作品在生前很少演奏,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成为先锋派的旗帜。人们认为,勋伯格和贝尔格的创作没有与浪漫主义的遗产断绝关系,而韦伯恩则是新音乐观的创始人。韦伯恩的全部作品在19541956年被录成四张慢转唱片,由菲利浦公司出版。

韦伯恩的主要作品有:歌剧《阿拉吉娜和巴洛米特》,康塔塔《目光》(作品26,1935)、《生活的火光》(作品29,19381939),五首管弦乐小品(作品10,19111913),交响曲(为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圆号、竖琴和弓弦乐器而写,作品21,1928),乐队变奏曲(作品30,1940),九件乐器的协奏曲(作品24,1934),钢琴变奏曲(作品27,1936),以及其他室内乐和声乐作品。他还改编了其他作曲家如:舒伯特、巴赫、沃尔夫、李斯特和勋伯格等人的作品。他的著作有:《通往十二音作曲之路》、《通往新音乐之路》。(钱亦平)

skbshge

巴克斯

巴克斯(Arnold Bax, 18831953)

英国作曲家。1900年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05年离校时已写有大量作品。以后专门从事创作,声誉日隆。1931年被授予皇家交响协会金质奖。1934年获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37年被封为爵士。巴克斯主要创作大部分写于1930年以前,其中有交响曲七部,以及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合唱曲等。作品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富于爱尔兰情调的,如音诗《十一月的森林》(1917),另一种属于具有矛盾冲突性的音乐,其中最出名的为《第六交响曲》(1934)。其创作风格基本上属于后浪漫主义,但强调音乐的结构原则。有些人认为他在气质上与芬兰的西贝柳斯比较接近。(叶纯之)

skbshge

豪尔

豪尔(Josef M.Hauer, 18831959)

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1902年毕业于维也纳新城师范学院。以后任小学教师,自学音乐(作曲、歌唱、小提琴、钢琴等)。1912年后开始作曲,并从事十二音作曲技法的研究及实践。1920年在其著作《论音乐的本质》一书中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认为音乐的核心素材可以由十二个半音分为各种“音群”,特别是由两个六音音群的不同排列构成“音群”,并自己进行创作作为示范。豪尔在1930年以前,在西欧有一定影响,一度与勋伯格密切交往,但后由于勋伯格创立了“十二音技法”,两人因理论上的分歧产生了争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豪尔一度默默无闻。战后又逐步为人所重视,并于1955年获得了奥地利国家奖的荣誉。豪尔的音乐作品甚多,但影响不大。其理论著作也不少,但由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的盛行而被世人所忽视。(叶纯之)

skbshge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奉旨成亲 作者 其君折枝  咸鱼导师?我的学生全是灭世级by柒月火  符修通天书客吧小说  烟花易冷  库洛牌拯救世界[综]  不要试图攻略偏执魔头 .小刺莓  《不要试图攻略偏执魔头》(精校版全本by番外完)作者:小刺莓  [补番]汴京小面馆(松雪酥)  [附带番外]《嫁金钗》作者:笑佳人  有种跟我结婚啊!  嫁金钗(笑佳人)  [废文 完结]《你怎么这么小心眼》作者:木木瑞rui311(互攻)  别想离婚[重生]  互利[gl]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书客吧小说  资质平平只好搞内卷  鸿蒙大罗天书客吧小说  没有上岗证所以不能和男神搞黄色(人外,H)  我行让我上[电竞]书客吧小说  《他为我而来》 御雪离 禅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