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中文网

红石中文网>蓝白社 > 关于山海经的一点想法(第19页)

关于山海经的一点想法(第19页)

那么我们就可以来找一下这种鸟,很好,这种鸟超好找,很平庸,基本就是迁徙的海鸟啊之类的,从形象特征来看,它可能就是大雁。

‘游于东海’是迁徙,每年大雁要跨越渤海飞到西伯利亚,之后又返回南方。

而大雁偶尔也会衔木填海,一方面这是几只领头的大雁为了扰流,其次也是为了在迁徙时能站在漂浮的树枝上休息……因为领头飞的大雁是最累的……

现在这在渤海还能看到。

众所周知,动物无论是筑巢还是什么功能,都是逼出来的,如果可以不这么做,那么它便不会进化出这种习性。

虽说跨过了渤海,但鸟类是可以到沿海的陆地上休息的,为什么要在海上休息。

从大雁来看,是因为大雁在沿海世世代代的‘服务站’、‘休息区’被人类占了……

不是砍伐为农田就是沦为城市,大量的人类聚集在那里,大雁不敢成群结队地在那里休息。

回到山海经。

我为什么说游于东海就是迁徙,因为后半句也是写迁徙。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无视了‘不返’!

认为说女娃淹死就行了,淹死没回来,这不废话吗?

不,怎么会是废话呢?‘不返’两个字既然写了,这就很重要……

在我看来,原初作者是在认真地写迁徙。

动物迁徙乃是一去一返的周期性迁移,只提去,不提返,这不叫迁徙,这叫转移。

所以作者才强调了‘不返’,言下之意就是‘应该返’。

那么为何没返呢?他写了,‘溺而不返’,也就是因为淹死了,所以没返回。

总而言之,这种鸟,本来游于东海最终都会返回,但是因为它们中途落下来休息时,被人类驱逐了。

这导致首领级的大雁被淹死。

故为精卫!不是说死后变身非人类,而是说成了我现在所看到的精卫这种鸟。

它们进化了,它们为了适应人类的存在,领头的大雁故而衔着树枝,填在海上,作为落脚点。

可能有同学要说:山海经里没写人类驱逐大雁啊,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何不写呢?

其实写了,只是很含蓄,可能还有部分被删除。

根据我的说法,人们开垦林地,种庄稼,大量地推广农耕,破坏了鸟类迁徙原本用来中途休息的地方。

众所周知,农田种着庄稼,怎么可能让鸟类靠近呢?所以大雁落下来,人们就会去驱逐。

而推广农耕,大力发展种田的人是谁呢?

炎帝!

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烧林化田,垦荒种植粮食作物。

人类农耕文明因此大量扩张,都扩张到沿海地区了,改变了鸟类的习性,故为精卫。

精卫二字何意?以甲骨文和金文、篆体的象形而论,‘精’是米粒。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红男绿女  挂职2  养了两年的纸片人是大人物  烟花江雨夜  秘书长  秘书长3·大结局  重生之俗人一枚  官道  挂职  非分之想 完结+番外  领导司机:名利场小人物必修的权谋心经  秘书长2  重回八零养媳妇  大魔王娇养指南  我以为我是女主  重生之我的书记人生  神级美食主播  学霸的黑科技时代  大戏骨  香色倾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