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中文网

红石中文网>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75节(第2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75节(第2页)

到时候总还是会出岔乱。

梅殷、盛庸、平安都是很好的留守人选。

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太祖的女婿,忠诚上并无问题,也没有任何野心。

盛庸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军功,对朝廷赤胆忠心,能力出众。

平安是太祖收的义子,他多年留守北平,训练出了北平新军,参与过宁王打鞑靼的战争,燕王打鞑靼的战争,有着丰富作战经验,且多年治理军队并无乱子。

朱允炆想了想,提笔又加了一个名字:

何福。

何福这些年病患缠身,留守大宁几次告请休养都没有得到应允,现如今兀良哈都没了,大宁的战略意义已不那么重要,可以让何福回来养病了。

朱允炆看向解缙、杨士奇等人,道:“命梅殷、盛庸、平安、何福共同留守金陵。梅殷负责文书事宜,盛庸监军,平安总理治军练军,何福对接后勤局分部,承担后勤供应事宜。你们意下如何?”

解缙、杨士奇没有意见。

杨荣看着朱允炆,原本是希望他三选一,结果他给出的是四选四。

不过这样也好,梅殷性情懒散,也就弄弄文书可以,让他去处理军务,练兵,估计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盛庸、平安、何福等人调到金陵来,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彼此制约。

梅殷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从感情上来说,梅殷并不想离开金陵,这里有自己与太祖皇帝的过去,何况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突然从小桥流水的江南换成漫雪冰封的北平,着实不适应,留下来,待在熟悉的地方也好。

朱允炆留下梅殷,待解缙等人退出大殿后,笑道:“朝廷虽迁都在北,可金陵依旧是重城要地,不容有失。这里可就要多劳姑父费心了。”

梅殷心头一暖,连忙说:“皇上放心,只要我还在金陵,定不会让这里生出乱子。”

朱允炆是相信梅殷的,历史上梅殷带大军镇守淮河,朱棣从一旁绕路过去,他都没生出半点乱子,连动都没动弹……

他的忠诚是有的,但能力上多少有些欠缺,所以朱允炆不得不将盛庸、平安、何福一起送来。只不过盛庸正在打土司还没回来,平安在北平,至少需要等朱允炆过去了他才能南下,何福还在大宁草原上看长河落日。

在目前一段时间里,留守金陵的依旧是梅殷。敲定了留守主将之后,其他留守将领就容易选多了。

进入六月,大明的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社学、私塾等开始紧张起来。国子监与府州县衙抽调先生投入到出题之中。

为了防止出题泄露,每个先生只能出一部分题型,这些题型在雕版与刷印时才会组合成完整的试卷,而雕版、刷印的匠人提前一天就会进入院子,在考试结束十二个时辰之后方可放出。之所以延了十二个时辰,是为了考察是否出现泄题,一旦查出,整个考试将作废,择期重考。

每逢出题与考试时,督察院会派监察御史至地方随机监察,地方安全局会出动,全程监督。

建文十二年夏的考试与往年并没有流程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扩招”。

南京国子监在扩招,北平国子监也在扩招,往年府学进入国子监的名额通常只有六百至八百,而今年一下子骤然翻倍。这意味着府学生员去国子监的机会多了,相应的,县学进入府学的机会也增加不少。

但争夺进入国子监名额的并不只是府学,还有地方私塾弟子,书院弟子。

浙江宁海,正学书院。

方孝孺看着眼前的六十名弟子,他们年轻,儒雅,意气风发,他们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能看见财富值  王者之开局加入长城守卫军  放学等我一起走  爱是河流  不小心捡了一个宇宙  开局无数复活币  原来我是乱古荒帝  郁太太又在装娇弱  和珅  开局爆红的我怎么输啊  超级黑科技天才  原来我是洪荒圣人  修炼从吐血开始  大道成仙  万古第一宗  开局我在大唐摆地摊  玲珑  凑数的队友竟是高手[电竞]  从斗罗开始的反派生涯  混在娱乐圈之老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