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爱德华这次选择的角度实在是刁钻。
国防部诉《纽约时报》是重大事件。
11967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聘请了36位专家学者,组成一个委员会,研究美国是如何卷入越南战争的。该委员会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完成了47册的越战秘密报告,报告被国防部列为“最高机密”。
1971年3月下旬,《纽约时报》从其中一名专家手中,得到越战秘密报告中的45册报告。时值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沼,苏兹贝格决定刊登越战秘密报告。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用6个整版推出越战秘密报告,并计划在其后的9天里用相同版面继续刊登,使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政府陷入窘境。
尼克松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要求《纽约时报》停止发布,但《纽约时报》引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拒绝妥协并与美国政府对簿公堂,美国最高法院最后判决尼克松政府败诉。
这件事情背后,当然有两党博弈的因素,但九个大法官直接把尼克松政府怼得没脾气也实属牛叉。
爱德华的狡猾之处在于,一开始就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
国防部/美国政府诉《纽约时报》这个判例作为论据甩出来,等于是非常隐晦的说明了两点问题。
首先,媒体和公民绝对有权力去监督政府,哪怕在实行这种权力是会构成通常意义上的违法,但不要紧,有联邦最高法院给你做主。
其次,至少在表面上明确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九个代表司法权老不死联合起来,硬捍庞大的联邦政府,而尼克松的表现也堪称光棍的典范,愿赌服输。
当然了……实际上尼克松捏着鼻子偷笑都来不及,因为这一系列文件的公布使得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更加高涨,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用民意去压制民主党继续打下去继续扩大战争的念头。
在这个案子里,尼克松政府其实是最大的赢家,表面上看是丢了面子,国防机密被报纸向全世界刊登出来,政府还没发以泄密者去追究报纸责任,打官司又败诉。
可撇开这点面子,好处捞足,不但给他赢得了尊重法律的赞许,也为早日从越战泥潭抽身打了掩护,要知道这个时候国内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滞涨苗头,而战争则是财政预算的无底洞,堵上之后,至少财政部长和国务卿会松口气。
波罗维克当然明白爱德华的策略。
并且他也知道尼克松从此案中收益极多。
但这都是没法摆到台面上说的,因为没有十足证据,在没有实锤的情况下堂而皇之的说这些,很容易失去听众的支持,没有人喜欢大言炎炎的阴谋论者。
于是他开始调转枪口开始申辩,主要是对库达耶夫的“犯罪行为”进行陈述。
这些都是早就千锤百炼整理出来的材料,其中或许会有漏洞,但很不显眼。
毕竟库达耶夫的案子完全发生在苏联境内,kgb们一开始干活或许有点毛躁会留下些枝枝蔓蔓的把柄,但不要紧,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正。
波罗维克是个优秀的演说,滔滔不绝,神态恳切。
爱德华发现听众开始被他所吸引,以至于梅根看着波罗维克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起来。
“妈的!糟糕!感觉要绿!”爱德华心知不妙,如果再让波罗维克发挥下去的话,只怕刚才建立起来的优势都将消耗殆尽。
“咳咳,对不起,请原谅我的盘外招吧……”他叹了口气,右手扶了扶眼镜架,左手抹了抹自己的额头,然后右手掩住嘴巴小心的咳嗽了一声。
波罗维克不为所动,继续演讲。
然而现场情况却变了。
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女性的抽泣声,并且边哭边说“他在撒谎,他完全是在撒谎!”
要说明一下,为了保证收音效果,不但双方的讲台都布置了麦克风,在前排观众席不远处也有麦克风,以便实现最后的收音效果,而这个女声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这位女士,请你保持安静,否则我只能请你离开”梅根连忙说道
“他在撒谎,我是库达耶夫的妻子!我为我说的每一个字负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把顶流影后追成女友 要想富先种树 逆天太子妃 真千金她有千层马甲 我有一座赛博城 传奇世界之中州巨变 木叶征服之最强雷武 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 反差(1v1) 斩魄刀DC行 木叶之慎 我对钱没有兴趣了 苏二小姐的高跟鞋 攻坚 宇智波的逆袭 婚意绵绵苏景顾怀安 诸天日常从遮天开始 奇迹书店 这个师父贼带劲 海贼之最强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