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横店还有别的地方的影城简直是港台演员的梦想。
那该怎么挑,很明显了。
宋云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导致柴之萍如此气愤,依言出去安排助理买机票;
“柴总,还需要通知谁吗?”
“不用,你和我去就行了,云华,你也知道,公司正在想办法为你拿到大陆一部电影的女主角,刚才就是我朋友来的电话,事情有了变化,说不定我们这次过去会碰上内地实力最雄厚的哪家公司,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必要的时候,可能要私下接触某些人。”
宋云华懵了一下,既然知道对方实力雄厚,那为什么还要虎口拔牙呢?
是,为了事业,她能够接受一炮而红,目光向下的看了眼自己豆芽般的身材,本钱不够啊!
她也知道如今的弯弯完全没有和内地娱乐圈抗衡的实力了,唯一的优势,或许就是公司愿意花钱捧她,而且老板在内地还有一定的人脉;
但是想要火,你得有作品或者有流量啊。
港台现在哪有这个条件?
资本都跑到大陆来了,想尽一切办法往大陆影视剧里塞人,典型的比如早期的陈伟庭、文咏珊,关键问题是正剧不好塞,塞进一堆烂剧里面,也火不起来啊。
以前70、80、90后靠着情怀,让一些港台艺人没什么作品也能在内地综艺里混的风生水起。现在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主要收视群体都是90后,也不是看着港台艺人的影视剧长大的,没有情怀,带不起点击率和收视率,资本慢慢也就放弃了,;
你要是请周杰伦、张学友、林青霞、张曼玉、梁朝伟这种级别的,70、80、90能把点击率收视率给你冲爆了。
可这些曾经艺人中的天花板,不论是从逼格上来说或者从身价上还是年级资历来说,都不愿意放低姿态跑综艺里面去耍宝扯淡恰烂饭;
再加上内地娱乐圈新人辈出,吃烂饭都不能一次吃个饱了。
资本不再投资,不再推捧港台新人,老人曝光率、作品逐年减少,自然也就越来越少见到港台人的身影。
其实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港台艺人和一些小的影视公司正是因为没有机会参加内地的影视作品。反倒回归初心,踏踏实实的开始拍一些高质量剧集。
看看咱们自己,虽然都是靠偶像剧吃烂饭,但也比内娱的吃相好看;
而tvb还没重新立起来,但是也有回暖的现象。虽然还不如台剧,但是作品质量逐渐开始回升,估计也是在认真的探路中。
这样不挺好的吗?
两岸三地资本都在内地集体恰烂饭,把曾经3年内能连续拍出《大明王朝1566》、《武林外传》、《士兵突击》、《亮剑》、《狄仁杰》、《贞观之治》、《大宋提刑官》、《天道》、《暗算》、《家有儿女》等等几十部8分以上甚至好几部9分神剧的内地影视圈搅成了古偶粪坑圈。
艺人走的路线,本来就是商业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模式,而经济体量又决定了商业社会,市场、人才的潜力和体量。
别的不说,就以粤语歌为例,这十几年来一直有人在探讨粤语歌为什么衰落了?
很多人把它归咎为人才的断层和缺失,还有曾经的金融危机、音乐技术的革新等多重原因。比如张国荣、梅艳芳、罗文、黄霑等巨星和创作人逝世、曾经香港的流行音乐很多都是翻唱日本歌曲,导致本地原创能力不足,金融危机的出现和技术变革导致音乐大环境的变化等等,这些原因可能都是因素之一,但却不是最核心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从来都不主动 捕快从喝酒开始 妃宠不可:冷王萌妻 造化神帝 我在梦中破案 嫁给太上皇冲喜 残血玩家 我和邪龙的九个儿子 医圣聊天群 狐朋仙友 我承包的奶狗居然是大佬 天庭遗迹 论抽卡,我从来没输过 过节 我真不想做主角啊 反派死于话多 桃源歌隐 第一刺客[电竞] 斗罗开始签到诸天 青春稻草人:歌夜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