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文章中风骨与见地兼备,是块良材。假以时日,必能成器。”这是沈不寒当时对他的评语。
沈不寒时常出入稷下学宫,学宫中的学子,常在背后议论沈不寒为人阴鸷嚣张,手段狠辣,晏仲举从来不参加讨论。
晏仲举只是默默地躲在暗处,关注着这个昔日的学宫魁首、大昭状元,他会在所有人都不注意的时刻,独自在学宫的状元榜前驻足良久。
沈不寒伸手去触那状元榜时,晏仲举以为他想触碰自己被铲掉的名字,追缅那早已委落成尘的美名令誉,不料沈不寒的指尖只是落在李琅月的名字上。
指尖上的停留像溘至的朝露,不舍眷念,又无可奈何。
饶是晏仲举隔着很远的距离,却也清楚地看见,豆大的泪水从沈不寒的眼眶直直砸落在地。
沈不寒还下令将学宫后院的池塘围了起来,尽管不知道究竟因为什么,但晏仲举的直觉告诉他,沈不寒此举,一定和李琅月相关。
“我按着齐王的要求,从学宫出身显贵的学子口中,旁敲侧击着他需要的消息。当时我想,只要拉下太子,齐王上位,沈大人的冤屈便能昭雪,公主殿下便能从河西回来。”
作为齐王的暗桩潜伏学宫期间,晏仲举才知道,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以被用来暗中传递信息和进行金钱往来。
学宫学子喜好风雅,书画就是最好的伪装。
卷轴的天杆和地杆,刚好可以挖空用来填充黄金——
作者有话说:这边的细节玻璃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磕到[狗头叼玫瑰][比心]。沈不寒和李琅月天生一对,小夫妻就喜欢专门躲在暗处盯盯心上人[爱心眼][狗头叼玫瑰][比心]
PS:入藩镇幕府相关史料参考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八章,唐代很多著名的文人都有进入幕府游历的经历。典型的就是韩愈和李商隐。
第106章 黄昏后
晏仲举终于明白了,数年前李琅月的匣子里明明只装着一幅画,本来应该很轻的匣子,为什么却那么重。
他更明白了为什么李琅月指定要他在沈不寒卖出宅子,被沈家索债之后再出现在沈不寒面前。
那幅画,不只是一个女子借笔墨松烟向心上人表明心迹,更是在他一无所有众叛亲离的时候送上救命钱。
晏仲举知道那幅画的真相后,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因一种不知名的情愫而萌生的嫉妒滋味。
他不恨明月高悬,只恨明月高悬却愿独照一人——
可那个人不是他……
想到这里,晏仲举捂上了自己的胸口,那里的绷带好像又被血浸湿了。
“再后来,谁也想不到,先帝会驾崩得那么突然,所有人未曾注意到了十三皇子,会在沈不寒的扶持下继承大统,成为大昭的新帝。”
“我当时六神无主,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晏仲举无奈苦笑。
李穆对他有恩,李琅月沈不寒对他也有恩,到头来里外不是人。
“不止是我,那时的齐王得知当今圣上即位也不知所措,待他回过神来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就要起兵讨伐圣上和沈大人。”
“但当时因为沈大人不仅手握先帝遗诏,还用雷霆手段使得朝野归附,以裴松龄、李进甫等为首的元老重臣都承认了圣上新帝的地位,齐王再起兵不仅名不正言不顺,也不一定打得过强悍的神策军。众幕僚百般劝谏,让齐王放弃了即刻起兵的念头,转而为徐徐图之。”
李穆徐徐图之的其中一步,就是下令让晏仲举等潜匿在圣都的士子参加科考,通过进入新朝的官场,再为他筹谋。
“在我最混沌迷茫的时候,公主从河西回来,竟然成了我科考的主考官。在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以为状元会是崔小侯爷的时候,没想到公主会钦点我做状元。”
晏仲举难以形容得知自己高中状元那一刻的心情,像造化弄人又像命中注定,他好像触到了年少时照亮他生命的月光。
即使他知道在李琅月心里沈不寒有多么重要,可沈不寒是一个宦官,这就注定,沈不寒根本不具备任何成为李琅月驸马的资格。
大昭皇室绝对不会容忍公主嫁给一个宦官,李琅月也绝对不可能俯首帖耳地前往西戎和亲。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双A,但装O撩死对头 我的小悟怎么是个人 换我喜欢你 岁岁今朝 红底鞋和钉子鞋 女尊男古穿今日常 做大哥的男人 镇魂岛 纨绔alpha养崽后,综艺爆红了 朝天阙 老板死了的白月光是我 我的爱人出了点问题(快穿) 红楼之进击的政老爷 撩到你了吗? 走阴人勇闯无限流 从山神显灵开始建立天庭 死对头带娃找上我 [种田] 在热血番做万人迷真的没问题吗? 在梁祝故事里当女帝 全能护花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