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其身殁矣,其道犹存,故谓之不朽。”李世民目光如炬,看向墙上悬挂的舆图,“克明之功绩,已不朽于世矣!
你我君臣之功,犹待此战光复辽东故地!还望诸公同心助我!”
“莫敢不从!”
第209章 番外之整活。
在云青青持之以恒地天天抱着云霄,和她各种亲亲贴贴,借助肌肤相贴的时机源源不断地传输系统的能量修复她的身体之后,云霄的手术后遗症飞快地缓解、消退,其恢复速度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让医生们直呼医学奇迹。
直到云青青三十五岁这一年,经过多个医院检查加上系统亲自的确认,云霄已经变成了一个健康的、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普通的孩子。
于是因为孩子憋了很久的云青青,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下一段旅程.
【这一次旅行的主题比较阴间,是帝王将相的陵寝。
比如先去明孝陵给朱元璋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做鞋拔子脸和猪腰子脸,再北上去宋哲宗的永泰陵跟着农民收了一圈麦子;
再比如给曹老板送上一盒布洛芬,在孙权墓前再加一个张辽的小卡;
又比如直奔西安逛了一圈老刘家相较于老李家寒酸得多的陵墓之后,和广大霍粉们一起在小霍将军墓前摆上了零食;
当然,没忘了站在昭陵仔细地研究学习一下《谏太宗十思疏》,还在秦始皇陵背了一遍《过秦论》《阿房宫赋》……
可以说是非常的雨露均沾了!】.
明太祖时空。
积威日重的朱元璋看到那些丑得千奇百怪的画像——划重点,是他的画像——的时候,脸上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瞬间扭曲了。
“啊啊啊啊啊!气煞我也!”虽然不说长得多么英俊非凡,但也浓眉大眼、昂藏挺拔的大明太祖皇帝目光几欲喷火地盯着那几张“精彩纷呈”的画像,然后眯着眼看清楚了图片左下角备注的作画时代,“果然是这群女真贼!”
朱元璋端起杯子一气儿喝了好几口凉茶,才将心中的火气压下来,自言自语道。
“咱得告诫后世咱老朱家的子孙们,不许将那些奇怪的特征加到咱身上,好比那孔子的后代记载的孔子,什么反首、洼面、牛唇、龙形、龟脊、虎掌[1]的,乍一听挺唬人的,仔细一想,这还是个人嘛?
咱老朱就是一个农民、乞丐出身的皇帝,不过咱虽为区区淮右布衣,但承天之命、顺民之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既没有受过贼元的恩惠,又是堂堂正正地打败各路义军,最后开国建元,建立大明!
咱行得端坐得正,如唐太宗一般以功业定天下而为天子,何须牵强附会些非人的出身?”
如果说云青青出现以前,朱元璋对于那些世家豪族还有些微幻想与向往、对于自己泥腿子的出身还有些自卑的话,在云青青出现以后——尤其是知道了另一个再造中华的“农民的儿子”的事迹之后——他对于自己得国之正再无丝毫怀疑!
用后世的话说,他这可是祖上十八代贫农,再根正苗红不过的!
于是连起意已久的与朱熹联宗一事都就此做罢!.
宋哲宗时空。
虽然经由天幕这一机缘得以延寿,但赵煦的身体毕竟较之常人更为病弱,特别是在元符三年那一次伤筋动骨的大病之后,赵煦的身体更是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福宁殿中常年弥漫着汤药的味道。
“咳咳。”赵煦处理了一会政务便开始觉得疲惫,于是他索性闭上眼,伸手招了招,“茂儿,你上前来,为爹爹读一读这些奏章。”
“唯。”端坐在下方看书的皇子赵茂像模像样地行礼,迈着小短腿走到了赵煦旁边,早有机灵的内侍搬来了特制的儿童椅,赵茂自己顺着台阶爬上去坐好,捞过一本奏章奶声奶气地念了起来——
“臣苏轼谨奏……”
从赵茂的口中,赵煦了解到苏轼在儋州兴水利、劝农桑,利用当地气候优势主持育种选种,又办学堂、介学风,今年儋州更是出了本朝第一位举人。
“沧海何尝断地脉,朱崖端合破天荒。”赵煦念叨着这句诗,想起当年苏轼决然上书自请前往儋州的往事,不由微微一笑。“将此句传给苏卿,叫他补全此诗,兄弟二人共作此诗,何尝不是一番佳话呢。”
有内侍领命而去:“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辞惑 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综漫]我在横滨作威作福 我有谋士三千 向导他为何那样[穿书] 恶毒炮灰不做万人迷[快穿] 山里的道观成精啦 反向奔赴[追妻火葬场] 机灵萌宝:给爹地征个婚 七零系统变成人后 霸总女儿三岁半[穿书] 回到亡妻年少时 玉玺记石头与水 豪门假少爷是笨蛋美人 可恶!龙傲天宿敌觊觎我 下一个雨季 如何养成一只乖巧富江 权力至上主义 选秀出道失败后 临安杏花饭馆(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