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时空。
定州。
苏轼想起了神宗皇帝时那折腾掉了他大半条命的“乌台诗案”,如今想来,仍心有戚戚焉!
“吾素来嫉恶如仇,如见不平事,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过往诗文,或奋厉有当*世志,或一心致君尧舜,如今却有大梦恍然之感……”
苏轼扪心自问,“难道我也被这打断了脊梁吗?”
不!绝对没有!
或许他的心境有所变化,但初心从来不曾改变!.
清世宗时空。
听闻云青青提及文字狱,雍正勃然变色。
“暂且不论先帝时庄廷鑨、戴名世之流倒置是非,语多狂悖,因而获罪;今岁汪景祺、钱名世等于文集之中曲尽谄媚、颂扬奸恶,悖谬狂乱,至于此极!”
他被云青青这番话勾起了诸多不愉快的记忆,怒目斥道:
“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再一联想原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查嗣庭出任今岁秋闱山西主考官时所出题目,言辞之间,其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昭然若揭。
之后雍正又派人搜查其寓所及行李中,得日记二本,内容悖乱荒唐,怨诽捏造之语甚多!
“自唐宋以来,去古已远,习俗浇漓,人心诈伪,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甚至笔之于书,肆其诬谤,而查嗣庭诽议圣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逆不道之言,不可胜举,可见其与汪景祺等相为表里。”
心思百转之间,雍正已经想到了更深的层次——
查、汪二人均系江浙之人,此二人于当地颇有名望,以致浙江风俗浇漓,须得专派一官前去治理,稽察奸伪,或劝导、或惩治,务使浙江绅衿士庶有所儆戒。
“人心风俗,关系重大,不得不严加整理,以为久安长治之计。
或可仿唐朝贞观年间所置观风俗使,派官往浙江等地省问风俗,力求尽除浮薄器陵之习,归于谨厚,以昭一道同风之治!”.
秦始皇时空。
“愚蠢至极!”始皇帝对清朝皇帝又一次错失了解世界的机会而半是惋惜半是愤怒。
“六国因轻视大秦而予大秦变法强盛之机,此后历朝历代莫不是起于微末,盛于强敌无知短视之时,如此前车之鉴累累,竟不引以为教训?”
能够派遣一个使团跨越大洋而来的国家,又岂能没有能力再送一支强军来?
再听云青青的后文,始皇帝更是不忍地闭上了双眼,久久无言。
最后只沉沉地长叹一声.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义和团易帜,口号也从‘反清复明’改为了‘扶清灭洋’,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甚至成功大举入京,京城百姓遭遇了兵与匪的洗劫,最后义和团向洋人开战,各国使馆联合抵抗,这场宫廷、官民与国家之间的混乱最终演变为国际冲突,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联合调兵入北京,京师再次陷落,皇室仓皇西逃。
消息传到俄国后,沙皇政府趁势炮制了海兰泡惨案,并占据了包括盛京在内的我东北大片领土,大肆掠夺东北的金矿、煤矿等资源。”
说到这里,云青青的神色反而没有了多大的变化,只是言简意赅地报出一个时间,“1911年,武昌城中的一声枪响敲响了王朝的丧钟,次年,宣统皇帝退位,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正式宣告落幕。”】.
清高宗时空。
乾隆因云青青所言及的“京师再次陷落”而想起之前通过天幕了解到的种种消息——主要是指之前观看的那些影视作品透露出来的信息——顿觉心头一梗,再听闻连盛京都被沙俄占据,他的脸色更是阴沉得仿佛可以滴出水来。
“盛京乃大清龙兴之祖地,竟连祖地都丢了!后代子孙是干什么吃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有谋士三千 玉玺记石头与水 豪门假少爷是笨蛋美人 恶毒炮灰不做万人迷[快穿] 山里的道观成精啦 临安杏花饭馆(美食) 七零系统变成人后 辞惑 [综漫]我在横滨作威作福 霸总女儿三岁半[穿书] 权力至上主义 可恶!龙傲天宿敌觊觎我 如何养成一只乖巧富江 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下一个雨季 反向奔赴[追妻火葬场] 向导他为何那样[穿书] 选秀出道失败后 回到亡妻年少时 机灵萌宝:给爹地征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