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中文网

红石中文网>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90-94(第8页)

90-94(第8页)

同僚答道:“下官记得他似乎是孝敬皇帝的挽郎,现在大约在濮州做司仓参军。”

狄仁杰点点头:“既是孝敬皇帝的挽郎,那年岁应该不大,有前途啊。”

【不过另一方面,她就做的比较好。那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大力扶植寒门庶族,为阶级流通提供更大更宽的通道。】

【第一个最直观的,就是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

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第二点是上一期说过的,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第三点,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下诏修订《氏族志》,就是天下各个有名有姓的世家名录。现在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狄仁杰捋须赞道:“这倒是好事。”

【第四点则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另外,她还在702年,“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据《文献通考唐登科记总目》的统计,唐朝建立后,高祖一朝科举取士仅二十六人,太宗是二百零五人,高宗是五百八十五人。

而武则天主政期间,科举取士的人数为六百零七人。而除了发展科举,武则天也非常重视打通官僚集团内部的上升通道,开启试官"制度,大力鼓励举荐人才。魏晋以来的世家门阀不再独享政治特权,隋唐以来的官僚勋贵也彻底没落,科举入仕的地位则极大提升,更影响着开元天宝年间以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每年科举及第之人不出十二日便可名扬天下。

盛唐文脉昌隆、人才济济的底子就此埋下。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张说、张嘉贞、苏颋等人皆在武则天时代崭露头角。

就连一向批判武则天批判到喜欢造谣的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道:“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94武则天6

【接下来,我们要说一说争议最大的第二点,军事薄弱。】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唐的军事实力在安史之乱前是无敌的存在。那都不能叫东亚霸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的爸爸。不论是大唐白月光太宗时期的“此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皆为大唐”。还是唐高宗李治时期为唐朝版图最盛,亦或者是他孙子——李三郎开元盛世时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先帝的孙子?

武则天想了一下,李显的第三子李重俊已经出生,那就只能是李旦的孩子了。

“窦德妃的身孕几个月了?”

“回太后,产期应该在八月。”

“那说不定就是这个了。”

【怎么看,怎么说,都是煌煌巨唐。怎么唯独到了女皇陛下这里,就拉胯了呢?】

【我认为,这事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客观方面的。初唐时期的战斗力,是有府兵、募兵、蕃兵共同组成的。

先说府兵。隋唐府兵制脱胎于南北朝时代的西魏北周府兵。当时出于天下分裂的实际情况,府兵制的思路是"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隋唐统一天下后,尽管朝廷扩大了设置军府的范围来保障府兵兵源,但在国家层面的大型征战以及突发的战役中,府兵人数还是不够。

这一方面是因为隋唐在关陇以外的地区推行府兵制,却都没能解决府兵的基础矛盾——均田制下人多地少;另一方面,府兵的职责重心是前往京师轮番宿卫,边关域外的长距离作战对自备军粮的府兵而言消耗过大。所以隋炀帝又单独招募骁果军,唐太宗在征高句丽时也另行征募甲士十万。这部分补充进来的兵员正是人们经常忽略的初唐军事主力——募兵。

除此之外,在唐太宗、唐高宗时代,随着唐朝完成对漠南、漠北及西域地区的统治,上述地区和归附唐朝内迁的游牧部落,如突厥、回纥、吐蕃、契丹等,都成为了唐朝对外征战可以调发的军事力量,统称为蕃兵。蕃兵一般由本部酋长率领参战,而本部酋长都担任唐朝官职。正是在府兵、兵募、蕃兵三者的有效配合下,唐军才创造出了"万里用兵,攻无不克"的煌煌战绩。】

是这样的没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今夜艳火  男神对我又争又抢  始皇家养小皇后  师妹,我的  嫁给病弱夫君后  今天成功在本丸养老了吗  从忍界开始做游戏  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始乱终弃了一个替身  坏家教  捡到前夫哥日记后  他在勾栏唱过曲 gb  笨蛋刺客任务失败后  豪门前妻诱惑我渣她  怀了主母兄长的孩子后  觅欢(双重生)  卖姬难道也有错吗?  反派拯救系统绑错了人  死对头真千金居然暗恋我  不想哭和想殉情[综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