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见到了你,可我们都没有见到林老太爷。”
“北迁是借口,遇袭是幌子,北凉蛮荒,林氏一族当是被请去做客卿的,居左至尊!饶是如此,林老太爷高风峻节,他是万万不会首肯族人北迁去投靠北凉的。”
杨书玉分明是在质询自己的猜测,但她语气却十分笃定,更像是在阐述她知晓的内幕:“所以,林老太爷早就不在了吧?他并不是死于北迁那场不存在的意外,而是还在江陵时他老人家就已经……”
“书玉。”林自初温声打断她,眼底却是冷的。
沉吟良久,他终是轻叹一声,将眼底的冰霜化了干净。
“荆杨比王侯,江陵藏千金。”山风吹起林自初的额发,低沉的嗓音将人的思绪带去远方,“京都,书玉也曾去过,那是怎么样的地方你是知道的。若非大黎皇室单薄,你便会亲眼目睹,荆杨比王侯绝非虚言,甚至是他们不能同书玉相较。”
“世间能像书玉这般顺心如意长大的,怕没几人。”
林自初将视线投向远方,也不知道感慨谁的命运:“身份要争,地位要争,机会要争,一个人要争,整个家族更要争。为活下去,为活得更好,争这个字就避免不了。”
“唯夫不争,不过潦草平庸一生,可一族不争,再三而退,会是什么结局?”
“只一点书玉说错了。”不等杨书玉反应过来,林自初继续一字一顿道,“北迁入凉,的确是太爷爷首肯的。”
第75章 争论 “对书玉的承诺,我向来是认的。……
若从始至终, 毕生都在践行自己所主张的理论,并将知行合一贯彻了一生的先贤,你却说他临了时, 背叛了曾经的自己。
这如何让人信服?
杨书玉被此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她甚至没有开口质疑一句。
莫说林氏子孙,但凡知晓林老太爷名号的白丁,都不会出言不逊, 脏污他老人家的身后名。
林自初说得坦然, 也不管杨书玉作何反应, 自顾自地往下说:“当年林氏一族迁离京都的原因众说纷纭,却从无定论。祖父威望素著, 各大世家倒也没有深究内情,非要判个是非对错, 皆诚心诚意邀祖父带领族人迁入。”
“他们猜到祖父离京后会开设书院,皆盼着林氏家学浸染一方,复又熏陶出一个崇尚文礼的燕赵之地来。”
“可现实又当如何?”
林自初摊摊手,自嘲道:“书玉细想, 如今的江陵哪里还有什么林氏家学在?”
“理学广传不灭,书院犹存, 可世人提起江陵时, 却只会喟叹江陵杨氏的富庶。又还有谁会记得, 那方书院仍在声声传颂理学呢?”
“就算往前倒回几年, 祖父还在世的时候, 众人也只会说林氏一族最后迁往的地方是江陵,便再无其他。”
他似在无奈叹息,更似无所谓一般道:“从离开京都起,林氏一族便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后会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世翻开史书,只会知晓林老太爷波澜壮阔的一生。”
“可林氏族人尚存,并且还要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若不争,被先人万丈荣耀所笼罩着的我们,又该以何种姿态活着?”
杨书玉能理解世家想要代代守护家族荣耀的心,尤其在她重生后,她曾切身体会过家族一夕覆灭的无力感与懊悔。
饶是如此,她仍苟同林自初的说辞,直觉告诉她,林自初的话不能自圆其说。
“就算林氏一族当初遭驱除出京,先皇并没有明令禁止林氏后人入朝为官。”杨书玉不解,语气却十分铿锵有力,“你们要争权势地位,后人可以参加科考,风风光光地打马游街,堂堂正正地入仕为官。这对你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至少比寒门学子要容易太多。”
“再不济,你们也可如建章一般,以白衣之身为枢臣谋士。”
见林自初面色不耐,她顿了顿继续往下说:“你也和他共事过一段时间,就算是初出后宅的我,也知道谋士亦可执棋搅弄风云!”
“不一样的。”
林自初目光沉沉,直视杨书玉眼底。明明是在和她对视,却又没有聚焦,而不是在看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在追我哥那个漂亮朋友 远月十杰跪求我别装 我那清心寡欲的皇叔 嘿我还真就作了一辈子[年代] 至死不渝 穿书后和恶毒男配HE了 赤司君眼中的柯学世界 米花町的黑泽先生 让男主的小姑姑怀崽后 反派向师尊撒娇了吗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锦鲤文完结后,女配重生了 黑历史太多被找上门怎么办?[综漫] 一群毛茸茸努力救宗门 假婚真爱[先婚后爱] 心动难眠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冒牌小灵修 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