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一年十月,他这边主动请求拜访,想要见杨秋一面。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杨秋还有些惊讶,这么快沉不住气了?
但想一想郑玄的年龄,大概也怪不得他,七十岁的老人,恐怕他自己都不觉得还有多少年好活。
这样的天下大儒名士拜访,自然是不能拒绝的。
杨秋和对方定下了见面的时间,然后在那之前,她把蔡邕这个老头子叫了过来。
蔡邕这个人政治上的立场其实挺模糊的,所以他这个人交友交遍天下。
在郑玄来到长安之后,不管两人政治理念是不是一致。
但在学术研究上,这两人倒是非常欣赏彼此,也算得上是一声好友,所以关系还不错。
因此,杨秋想从蔡邕这里打听一下,郑玄这一次到底想要聊什么?
蔡邕没想到大王会关注这件事情。
不过他和杨秋这些年比较熟,关系也比较随意,所以这一刻,蔡邕回答得也比较直接。
“郑公此人,重视儒家礼教德治天下,倡导农桑为国之根本。
然大王则重视商贾轻教化,昭国选拔官员之时,更侧重于考试成绩,而非品行德行,甚至对守孝之事不予重视,避讳之风亦被禁止……因此,郑公对于这些事宜,恐怕都会有所议论。”
杨秋麻了。
这是要找茬吗!
在长安这么久了,也应该明白这些话劝说了没用啊。
因为以前早就有人干过这回事儿了,最后发现杨秋本人听了就当没听。
这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君主,所以下面人最后也只能放弃,然后将目光放在下一代身上。
因为还没有生育子嗣的原因,好些人都围在了杨冬的身边进行洗脑。
好在杨秋这个妹妹专注化学理工,从小就热爱这方面的知识,杨秋也由得她折腾,导致那群人扼腕叹息,下一代好像也洗脑不成。
至于杨秋的父亲母亲,对不起,完全听不懂这些人在唠叨什么。
“郑公是想劝说我,还是为了在史书上留个名?”
郑玄又不是傻子,应该知道自己劝说成功几率不大,但他还是决定做这件事情。
要么就是赌一把,要么就是另辟蹊径,在史书上留个劝谏美名,这是杨秋猜测的。
“或许吧,若此生无缘一见,恐将成为终生之憾。
毕竟,世人皆以为大王将来必能君临天下。郑公纵使不能左右大王的治国方略,至少也应在未来的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如此,这场见面就不会是紧张的辩论,反而可能只是平和的讨论。
大约郑玄也只是想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在史书上留下两人会面谈论的对话,未来由后人评说谁对谁错,也许对方是这个想法。
“蔡公,若是如此,那天你也亲自到场,把这场对话记录在史书之上吧,对错交给后人来评判,我想郑公应该不会有意见。”
辩经是变不赢的,更何况这些人还擅长断章取义,微言大义。
但若是不辩经,只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给后人留个记录倒是有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汴京小面馆 苟在巫师世界修地仙 她的车尾灯[公路] 王牌重生之盛宠狂妻 不熟 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半妖的我收养5t5后总是搬家 我在古代考状元 [足球]克罗地亚神话 顾小碗乱世种田日常 嫁给前夫的皇叔 独家保护 娇华(双重生) 豪门小爸也想上学 我喜欢的月亮同学 重返火红年代 婚途似锦 黑金海啸 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萨摩耶急了会咬人[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