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此刻韩馥最为羡慕的是什么人,排在头名的便是崔烈。
大家都是河北名士出身,也都被派遣去了并州担任了个要职,怎么就你崔烈能一边养老,一边看着儿子在乔琰的手底下高升?
这人与人之间的处境差别也未免过于明显了。
而排在第二名的大概就是袁耀了。
早前曹操进攻豫州、袁术死在乱军之中的时候,谁都觉得,这对于袁耀这等全靠父亲地位才能挺起腰板的人来说,简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了。
然而先有乔琰亲自驰援颍川,后有袁耀突然出任南阳太守,没有一件是在众人的预料之中。
他的这个官职到底是因早前乔琰与王允等人的权力博弈,还是因为乔琰有令人屯兵在侧钳制刘表的需求,都并不那么重要,总归能让袁耀在乔琰登基之后依然坐稳这南阳太守位置的,大概不会是他在治理一郡之地上表现出的天赋,而是他这大智若愚的站位方略。
眼下汝南袁氏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因投靠在袁绍的麾下而遭到了清算,以袁绍眼下的处境最为悲惨,反倒是袁耀还过着令人艳羡的平静生活,当真是令人只觉命理无常。
韩馥也不指望自己能像是袁耀、崔烈一般享有如此地位了,只是想要个平静的日子,总不能算是什么奢求吧?
这么一想,他便打定了主意,必定要与孔融一道严守乔琰的规矩,等到完成了教化吴郡四姓子弟的任务,他就离开夷洲功成身退。
反正比起已经被安排在冀州新开辟出的军屯中种植越冬粮食的河北世家,比起还不知那等重复性工作要持续到何时的袁绍,他的结果已算是从对比中感觉到满足感了。
这也让他在重新见到麴义之时,比起因当年下属在这平定邺城之战中建功升迁而觉愤恨,还不如干脆放平心态。
麴义将韩馥的这番表现和说辞带到了乔琰的面前。
乔琰回道:“能有这等激流勇退的觉悟,总还是不晚的。”
归根到底,韩馥也并未给她造成什么麻烦,甚至还该算是给她提供了一员虎将,那么等夷洲事毕,就让韩馥寻个安生地方去做个闲职吧。
不过说起来,在这出邺城的易主中,有此等急流勇退想法的,倒不止是韩馥一人。
还有杨彪。
在刘辩被处死之前,杨修的父亲杨彪就已经来找过她一次。
乔琰原本还以为杨彪是想为刘辩来求个情,将其从处死的结局改换为寻个放逐之地将其看守起来,起码也能保住性命,倒是没想到,杨彪是来向她告老还乡的。
以此前曹操、许攸、辛毗、张郃等人都在乔琰手下得到了新委任的情况看,乔琰其实并不介意于对此前任职于邺城朝廷之人重新起用,只要并未在正面战场的交手中给她带来不可挽回的麻烦,且的确有可用之处,便能顺利地完成这出阵营上的转换。
杨彪在邺城中早已不被重用了,虽还挂着个三公的名头,却和被挟制在此地的人质差不多,要不是大雍这方攻破城关及时,可难保他会不会被袁绍用来作为商谈之物,这么一看,他要从汉民变成大雍子民更非难事。
更不必说还有杨修的这层关系在。
但杨彪在思忖一番后还是决定,自此告老还乡,回返弘农颐养天年,或是前往乐平书院,与蔡邕等人为伴。
对乔琰以长安朝廷之名对他发起的入职邀约,杨彪给出的婉拒理由倒也不难理解。
当年他还身处洛阳之时,险些因为八关之外的各方举兵抗击董卓而被牵连身死,不过是侥幸得脱而已。彼时的杨修便同他打过一个赌,说的正是谁能先入洛阳。倘若是由乔琰先进城,杨彪便必须准允杨修能前往并州任职。
“或许当年未能有胜过小儿眼力之时,我就该当有这等退出官场的觉悟了。”
然而彼时的邺城急需三公坐镇,对着杨彪伸出的橄榄枝让人难以拒绝。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之间又毕竟有着姻亲关系,杨彪更不好拒绝袁绍的“好意”。
但以今日情形来看,他当年做出的实在是个错误决定,险些给弘农杨氏都带来灭顶之灾。
好在,杨修并不只是完全受到了他的影响长大,更是因那出鼎中观辩论紧追着乔琰的脚步,养出了一副政见上的理智头脑,也让这本将倾覆的世家得以悬崖勒马。
杨彪又道,即便忽略掉这等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他也不适合再前往长安任职了。
个中的道理,就算他不说,其实乔琰自己也明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朕的臣子们都重生了 在惊悚副本长大的幼崽 掰弯圣母龙傲天 李世民是来给大宋开挂的 重生为聘:顾兄英年莫早逝 和对家卖腐的我分化成Omega[娱乐圈] 在灵异游戏捡尸 被献祭给疯批长公主冲喜后 七零之极品家的傻闺女 谁家还没个奥运冠军了 什么!我做虫母? 笨蛋美人 我在5:20挨打13:14叫爸爸 [原神]魔阴身爆改深海龙蜥 唱跳顶流被迫当资源咖后[穿书] 郡主穿七零后摆烂装穷[空间] 全知学者,在线封神(无限) 众神之子竟是我 [原神+星铁]你打开了游戏 魔教(风武雁华原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