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要以为邵氏只做动作戏,事实上,你能想到的题材,邵氏都有尝试做过,包括科幻片,1975年,邵氏模仿日苯的《奥特曼》,拍摄了特摄电影《中国超人》……后来又斥巨资拍摄了《猩猩王》……
问题是《猩猩王》的成本是500万港币,票房只有不到120万,反倒是《猩猩王》的女主角伊芙莲嘉参演的另一部电影《俏探女娇娃》卖了770万……
换了你,你怎么选?
后来,邵氏继续斥巨资拍摄了《星际墩台》……
主要那阵子《星球大战》为代表的科幻片风靡香港,之后又有《星河战队》、《星际迷航》,邵氏也急了……
说起邵氏的代表作,《大醉侠》、《独臂刀》、《刺马》都是口碑佳作,但全世界范围内,或者说北美观众最为熟知的,应该是《天下第一拳》,此片曾跻身当年北美十大卖座影片。
其实,邵氏包括电懋影业,最开始的市场确实在东南亚,但他们一直有野心占领全世界,尤其是邵逸夫,他以香港为制片大本营,一路攻城掠地,抢占港台东南亚市场之余,又虎视韩日欧美,启动制作、发行全球扩张战略,纵然出师未捷,却为日后以嘉禾为首的港片成功进军国际打下基础。
邵氏大制作在美国也无法冲出唐人街。
如何敲开美国包括日苯两大电影市场,将“邵氏佳作”发行到全世界?
发动影展攻势失利之后,邵逸夫选择的另一策略是加强业务合作,联合摄制跨国电影,希望先通过合拍的形式进军国外……
很可惜,邵氏与欧美公司合作拍戏的地位并不平等,在更多时候,邵氏起到的只是支援作用,譬如协助西片来港取景,提供技术人力支持。
这在某种程度上呈现的是一种不公平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或政治经济环境,无论邵逸夫多么敏锐多么努力,但邵氏和后来的嘉禾作为亚洲或香港电影的势力代表,尽管偶尔有《天下第一拳》或《猛龙过江》,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全球主流市场。
《天下第一拳》应该是首部在美国大范围上映(约1000家影院)的华语武侠电影。
其本身算是邵氏三流武侠动作片,剧情很简单,一个忠厚老实的练武奇才,为了主持武林正义,奉师命外出学艺,结果师傅却惨遭坏人毒手,为了报仇,他在一番忍辱负重后,最终得以手刃敌人!
昆丁塔伦提诺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所以,《杀死比尔》里面每逢女主情绪上头,就会用到的“警报音乐”,正是来自《天下第一拳》。
哈维当年想要启动亚洲电影计划,重拍《冷血十三鹰》和《大醉侠》……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抛去陈旧的动作以及镜头,《大醉侠》前1/3可封神,中间1/3开崩,后1/3烂尾……
原因无他,老东家邵氏横加干涉……
《大醉侠》是胡金铨的作品,胡导最会拍客栈段落,匪帮投酒坛、甩铜钱、砸凳子的试探和折筷子表谈判破裂这些道具的精妙设计,端酒管闲事的醉侠突然闯入打破僵局,一动一静结合足显场面调度和情节铺排的功力,此时已形成省略一些动作流程的抽格手法,但最后,依然沦为正义靠武力较量战胜邪恶的类型俗套……
挺可惜的……
之前,沈旭东点评邵氏武侠,说过这个事,没想到钟丽芳居然还记得,至于《冷血十三鹰》,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江湖夺宝类型——争夺武林秘籍……
这类故事算是比较陈旧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要不要和我结婚? 从1981年卫校开始 回到死敌年幼时[崩铁] 不准觊觎漂亮小猫咪![无限] 穿进排球攻略游戏后 女公爵 高专老师不能是阴暗比吗 遇月 团宠小触手 最强幼崽爆改世界 人形诅咒又名魔阴身[综漫崩铁] 我和死敌仙君有个崽 耽美文里的清冷校花 织田作靠系统转型为小说家 她温柔又强大(快穿) 重生后和宿敌结婚了 [崩铁]云上五骁,我排第六 挂在巨佬腿上捉阿飘的日子 我在5:20种小喷菇13:14制霸咒术界 穿越成兽世豹崽给姐姐开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