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孙承宗也这样认为,但毕竟是十万人的抢劫团伙,所以他立即下令,袁崇焕应立即率部,赶到京郊昌平、三河一带布防,阻击皇太极。
到此为止,事情都很正常。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很不正常。
袁崇焕知道了孙承宗的部署,却并未执行,当年的学生,今天的袁督师,已无需服从老师的意见。
他召集军队,开始了一种极为诡异的行动方式。
十一月十一日,袁崇焕率军对皇太极发动追击。
说错了,是只追不击。
皇太极绕过蓟州,开始北京近郊旅游,三河、香河、顺义一路过去,所到之处都抢劫留念。袁崇焕一直跟着他,抢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就这样,袁崇焕几万人,皇太极十万人,共十多万人在北京周围转悠,从十一日到十五日,五天一仗没打。
袁崇焕在这五天里的表现,是有争议的,争议了几百年,到今天都没消停。
争议的核心只有一个:他到底想干什么?
大敌当前,既不全力进攻,也不部署防守,为什么?
当时人民群众的看法比较一致:袁崇焕是叛徒。
不攻也不守,跟着人家兜圈子,不是叛徒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在这五天里没闲着,四处抢劫,抢了又没人做主,郊区居民异常愤怒,都骂袁崇焕。
朝廷的许多高级官员也很愤怒,也骂袁崇焕,因为他们也被抢了(北京城土地紧张,园林别墅都在郊区)。
民不聊生,官也不聊生,叛徒的名头算是背定了。
所以每当翻阅这段史料时,我总会寻找一样东西——动机。
叛徒是不对的,要叛变不用等到今天,他手下的关宁军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将领全都是他的人,只要学习吴三桂同志,把关一交,事情就算结了。
失误也不对,凭他的智商和水平,跟着敌人兜圈之类的蠢事,也还干不出来。
所以我很费解,费解他的举动为何如此奇怪,直到我想起了在这三年前他对熊廷弼说过的四个字,才终于恍然大悟。
“主守,后战。”
【致命漏洞】
袁崇焕很清楚,以战斗力而言,如果与后金军野战,就算是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只能略占上风,要想彻底击败皇太极,必须用老方法:凭坚城,用大炮。
而这里,唯一的坚城,就是北京。
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必须故意示弱,引诱皇太极前往北京,然后以京城为依托,发动反击。
鉴于袁崇焕同志已经死了,也没时间告诉我他的想法,但事情的发展印证了这一切。
十一月十六日,当皇太极终于掉头,冲向北京时,袁崇焕当即下令,向北京进发。
袁崇焕坚信,到达京城之时,即是胜利到来之日。
但事实上,命令下发的那天,他的死期已然注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锦绣农门:惹火美娇娘 废太子的娇软美人 这Omega是只绿茶撒娇精 攻略Gin失败后 甚尔在鬼杀队当柱 别人种田我卖种子 末日后,怪物对我一见钟情! 嫁千岁 男主的病弱白月光他命不久矣 虎婿(杨潇唐沐雪) 佳偶婚成 科举养家 大宋男儿 PUBG绝地暗恋[电竞] 残疾大佬柔弱男妻[穿书] 美人,我们不约[快穿] 诱爱 我在七零捡破烂[穿书] 农家长子(科举) 穿越年代剧[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