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斯
考拉斯是泰米尔文明,也是几种以印度次大陆南部为特色的文化之一(也许是最有影响力),与中东的古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特别是巴比伦和苏美尔文化。或许,这是因为考拉斯与斯里兰卡、南印度和中东境内的班登帝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塔木兹的传说几乎与中东流传的故事雷同。在这里,塔木兹/杜姆扎德也按照神灵命令,走进地狱,但他被救出,完整地回到人间,统治多年。在人们眼中,他是大洪水使考拉斯帝国大部分领土遭殃后(与《圣经》提及的内容相比较),最早的统治君主之一。这与苏美尔信念大致相对应,都认为塔木兹/杜姆扎德是大洪水摧毁世界后的第五位统治国王。
中东
在中东的信仰里,塔木兹并不是唯一一位可以起死回生的古代人,他们也相信复活的巴力。在古时的中东宗教研究中,巴力是一个复杂的名字,因为这个人带着几重粉饰,在好些不同文化中都有所描述。每种文化里,巴力似乎都揭示着稍有不同的方面。名字本身似乎源自西北闪米特,仅仅指“上帝”或“主人”的意思。因此,这个名字可用在任何神灵或超自然体身上,甚至可用在官员身上。的确,这个名字可与闪米特地区其他神灵的姓名互换,例如闪米特西北部暴雨之神哈达德。哈达德同时也是雨水、繁殖和生长庄稼之神,在一个时期,这两个名字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巴力也成了生殖之神。人们也认为,只有神庙里的牧师们才可以说出哈达德这个名字,因此,普罗大众用巴力这个名字去描绘或呼叫他们的神灵。
让事情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巴力也是推罗城腓尼基三位一体的人物,在推罗城,这个名字有时是伊尔儿子麦勒卡特(Melqart)变换而成。让人困惑的是,人们认为,麦勒卡特这个名字是莫特神的变体(它是一位早期的闪米特神—也是伊尔的儿子),他是巴力的兄弟,也是地狱和死亡之神。同时,他也是植物之神和推罗城的保护神。腓尼基人是紧靠地中海和黎巴嫩一狭长地带的出海商人。他们似乎也接受其他文化信仰,这大概是为了对他们的商业有帮助,而巴力可能就是他们其中信仰的一种文化。因此,在受到腓尼基人影响的世界里,巴力以众多形式出现,或许已开始变成贸易人员信仰的一位本地神。例如,黎巴嫩的巴力也是深受敬仰的黎巴嫩北方部落猎手。巴力还作为月亮神出现,可能叫做哈侬(Hannon),一个微笑神灵。然而,其中一个化身复活了,整个身体从死尸上回来了。
乌加里特传说
乌加里特是一种出现在地中海地区的文学,在苏美尔和阿克迪安(Akadian)文学书著中可以找到它的根源。在一个古老的乌加里特传说中,巴力被引诱到他哥哥莫特(Mot)设下的一个陷阱里,然后被囚禁到地狱。莫特把他留下的东西散布到整个中东世界——巴力的命运跟早期埃及神话中奥西里斯(Osiris)的命运很像。
但是,他的妻子兼妹妹阿娜特在太阳女神沙派什(shapesh)(神之火炬)的帮助下,冒险回到古代世界,收集尸体,重新放在一起进行埋葬。她想念巴力,并请求莫特放过她的爱人,让他复活,但他拒绝了她的请求。甚至连哀悼逝去儿子的巴力的父亲也把头扭了过去。结果,地球遇到了大干旱,土地开裂。最后,阿娜特对莫特忍无可忍,大发脾气,对他进行攻击,大剑一挥,把他砍成两半,并焚尸毁迹。巴力复生了,继续着生殖之神的统治。
由于故事述说极其分散和矛盾,这一切到底如何发生,仍然不确定。在一些版本中,让巴力从地狱回到人间的是阿娜特伤心的泪水;其他说法认为,是沙派什的干预,让他复活;而在其他故事版本中,让他复活的是伊尔的呼吸,也可理解为风,古代文化中,人们认为,神的呼吸,就是大自然的风,因而风也有超自然能力;其他说法认为,巴力根本没有复生—虽然这些故事说的也许是神的其他化身。或许,这种复活神话—关于巴力·哈达德—已经被迦南人部分采纳,也影响着早期闪米特人的思想。
希伯来神话
早期的希伯来人认为,死后世界叫示阿勒,这是一个暗淡无光、界定不清的地方,无人能从这里逃回人间。这个名字可能来自亚述语“束阿卢”(Shu’alu),意思是(死人)聚合之地,或来自“式卢”(Shilu),意思是一个房间(通常是地狱世界)。在这里,故人的影子(无论生前他们是否曾光明正大地活着)聚合在一起,漫无目标地乱转和吃尘土,似乎已故人士的主食就是尘土,他们对已远离的尘世毫无眷恋。这个说法有一些早期巴比伦关于库尔的元素。然而,随着希伯来宗教逐渐变得更复杂,宗教出现新景象,人们开始对来世生活展开想象。现在,示阿勒由几层浮屠组成,有一层让他们为前世造下的罪孽接受惩罚和折磨。这一层后来相当于受苦之地。
摩洛克
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受苦之地或被咒骂的山谷(“欣嫩子谷”Gehinnom,欣嫩子河谷Gai-ben-Hinnom),并为后来的犹太人所知。这是一条位于耶路撒冷城墙外面的河谷,沿着一条陡峭的沟壑蜿蜒着,绵延至锡安山和汲沦溪河谷,是城市的垃圾倾倒点。同时,判了死刑的罪犯的尸体以及不可埋葬在市内的男性,也被扔到河中,让食腐动物消灭掉。据说,在那里大火没日没夜地烧着,要么是城市官员点火烧尸,要么是天气炎热同时引起燃烧,要么是挤压的垃圾自燃了。沟壑也有更阴暗的含义,这里应是摩洛克人进行野蛮崇拜的地方。摩洛克也可能是巴力神焚烧点,因为有些文章说,他变成了巴力-摩洛克,这是要求人们用儿童做祭奠的残暴之神。
这位可怕的神从围墙起统治着河谷,据说围墙是河谷的上游之端。难怪邪恶以及不肖之徒都被驱逐到这里,受苦之地(“欣嫩子谷”Gehenna)充满了焚烧、惩罚和折磨。受苦之地,是基督教地狱观念的先导。的确,后来的犹太人在希腊文本中,将示阿勒底层转变为哈得斯。死者不可从这里起死回生。憔悴而死的人,都被投入大火中焚烧接受惩罚,但也有部分可能示阿勒上层或“亚伯拉罕的内心”的人能复活,这是特别正直的人死后去的地方。这种复活,可以是肉体复活,尸体以有形的形态回到人间—尽管这方面的内容被刻意含糊化。复活观念更具体而言,是将其他人从地狱带回人间的能力已经逐渐从神灵和超自然力量转移到闪米特宗教所推崇的人间英雄。
扫罗王
虽然很多早期的希伯来故事都是关于宗主教的能力,但有一个非常含糊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宗教人物,他被魔法召回人间:扫罗王造访著名的恩达尔巫婆。据称,安达尔镇位于加利利的耶斯列河谷北边低部,起先是迦南人定居点。按照传说,人们崇拜巴力,现在巴力受米那西(Menasseh)的闪族人部落控制。或许由于先前与迦南人的联系,它因神秘和占卜未来而享有声誉。由于王国受到菲律宾人侵略的威胁,菲律宾人已经进入耶斯列河谷,将于基利波山战役直面侵略者(可能是公元前1006年),扫罗王恳请上帝保佑他一定能胜利。但是,上帝在以色列的代言人先知撒母耳已经不在人世,也因为国王过去犯下的罪行,上帝以其他方式拒绝应诺他的请求。根据《旧约》(1st撒母耳28:1—25),国王的一位侍从提起一名“有相同灵气”的女子[拉丁文翻译为“女占卜师”(pythoness)—炼金师或懂神秘学的贩子],她也许有能力将撒母耳起死为生,于是他们拜访了这位传说中的女巫师。有种说法是,女子有一个护符,用来模仿先知的形象;其他说法认为,她也许只是先知撒母耳复活的通道而已。但先知的确是复活了。
死去的先知从坟墓复活,事件确切的性质不清楚。他是以幻象或鬼的形式回到人间,还是以肉体形式复活?他是由巫师的魔术召回人间,还是上帝允许他复活,指责国王?无论他以何种形式复活,他可与扫罗王交流(有人争论他是直接与国王交流,有人认为他是通过巫师与国王交流),他可以颁发一份可怕和让人气愤的预言:扫罗王将被菲律宾人打败,国王自己也会死去。这个警告后来证明是正确的,被认为是上帝对刚愎自用的国王进行报应。先知说出预言(假设他回到坟墓中)后,至于归来亡灵先知发生了什么,无从可知,这个事件依然是《圣经》里个体通过超自然能力召回人间的例子。
没有关于亡魂形式的恰当文字说明。钦定版《圣经》翻译简要说明它是“一位盖着斗篷的老人”,巫师看到了他,但翻译也说扫罗王看到它就是撒母耳(毫无疑问,他能认出来),扫罗王大吃一惊。似乎,这暗示着回来的亡灵以肉体形式回魂,别人可认出他形似先知。至于这种形态是肉体或灵魂还有待考证。一些《圣经》学者认为,事实上他不是撒母耳,而是扫罗王先前的罪孽带来的一种恶魔,专门危害以色列的子民。这一点也无法完全确凿。
逐渐地,随着希伯来人安定下来,而犹太人意识开始膨胀,出现了一些雷同的故事,关于希伯来主教权力的证言开始出现,《旧约》里也对此有所记载。
当它复活时,一些死去的先知看起来就会有一个问题: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他们中的一些实际上从没有真正地死去。在这些例子中,一个习语被用来描述这类人从现实生活中离去:肉体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一个显示存在的环境到另一个并不是真正死去的环境中。这一转化暗示着他们可能会随时从死后的世界(和上帝在一起的地方)回来。
以利亚
尽管很可能一些早期的英雄在那样一个风尚中被转化了,但闪米特和基督教手稿中只有几个这样故事的记录;其中一个就是重要的希伯来先知以利亚。
在亚伯拉罕之后,公元前十九世纪的人物以利亚在所有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和元老中有很高的地位。(以利亚是被认为在变像山见到耶稣的先知之一。)他被称作“提斯比人”,然而没有关于他故乡的地理所在。人们认为他后来去的那个村子或提斯比聚集地“可能”在基列(Gilead)——位于约旦河东部的山区。但是,“提斯比”这个词也很常见,只是“外国人”的意思。他在以色列处于大混乱、大分裂的时候去说教,那个时候,对耶和华的狂热在闪米特人的意识里变得更加坚定。
他最为人知晓的,应该是他抛弃了以色列亚哈的腓尼基妻子耶洗别以及他与她的神甫之间的交锋(提尔市的巴力-马尔卡特(Ba’al-Malkart)神甫,提尔是耶洗别的故乡),耶洗别让国人开始崇拜域外的神,他被看做是新出现信仰的先知,因而成为主要的解释者。自然而然,他理应拥有超自然能力,其中一个令人惊叹的特异功能是可让死人起死回生。下文对此能力进行分解。以利亚说出反对耶洗别的言论后,为了逃避愤怒的亚哈,他潜逃在外,并在基立溪旁潜藏片刻(被人认为是耶路撒冷附近的凯尔特旱谷(Wadi-el-Kelt)),而后离开以色列,奔往腓尼基的撒勒法镇。撒勒法镇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提尔市和西顿市之间。在镇上,他与一位腓尼基寡妇和她儿子住在一起,他们对他非常友好。但是,寡妇的儿子得病而亡。寡妇恳求以利亚让她儿子复活,于是先知以利亚使用上帝赋予的超自然能力,让她儿子起死回生。人们认为,他让寡妇儿子健康复活,如《圣经》(1列王纪17:22)所述。他后来变成怎样,无人知晓,但据猜测此后多年,他继续在撒勒法镇过着平常人的生活。
以利亚除了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外,他本人也不会按传统方式死去:他的仙逝非常壮观。有一天,他和朋友以利沙一道在约旦河岸散步(以利沙后来取代了他)。以利亚想过河,他伸出法杖使河水分开,他们两人可以经干燥的陆地穿过约旦河。正当他们穿行其中时,一辆由马匹拉着的火战车从天而降,以利亚被一阵飓风卷走。他的斗篷落在地上,被以利沙捡起,他把斗篷戴上,成为以色列下一任先知。以利亚的转化,意味着先知可随时从亚伯拉罕的内心归来,而且在基督教传统中,我们也知道,有时候施洗约翰和耶稣被误认为是复活的先知。
以诺
根据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以诺是另外一位和以利亚有着相同命运的主教。以诺是亚当的直接后裔,也是诺亚的祖先。据说他于公元前3284年至3017年之间在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活了将近300年才离开人世。他似乎是一位有着崇高信仰的男人,因此,上帝承诺他不应经历死亡,故而在他漫漫人生结束之际,他转化了。《创世记》一书记载“以诺与主同行”,这可能意指他被直接带进天堂了。《犹太法典》也指出,以诺转化为叫梅丹佐的天使,并成为聚在上帝宝座旁边的主神之一。据说,他是唯一可坐在天堂领地(上帝单独享受的特权)的天使。根据希伯来传统,他的肉体化为火焰,他的血脉变成火,他的睫毛变成闪电,他的眼睛变成火炬—这种转化的确惊人!以诺的名字与许多神秘和魔术传说紧密相连。一些源自超自然的巫术书籍归结于他。一些此类书籍上有专门为了将梅丹佐(以诺的化身)从坟墓中召回和随心所欲地弯曲天体的咒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摩西大陆之灵魂枷锁 鱼馆幽话3:梦川璃歌(下) 天域魔方 神医高手 驭鲛记(与君初相识原著小说) 嚣张小妞,摘掉面具吧! 法师维迦 九尾狐之恋上小书生 像六哥一样活着 这支丁香为你栽 亡灵 骑士风云录 怪客书店Ⅳ 鱼馆幽话3:梦川璃歌(上) 帝王妻 我是葫芦仙 全职天王 革命吧女神 美漫法神 霜寒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