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中文网

红石中文网>胡善围 > 第230章 明朝衡水中学(第4页)

第230章 明朝衡水中学(第4页)

真是人活的久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反转都会发生。

在洪武朝,高祖皇帝深厌恶太监干政,并以前朝太监祸国为教训,不准阉人读书写字,若有人私下识字的,斩。

到了永乐朝,就是今年永乐七年,皇上出征,太子监国,除却军国大事,重要官员任免,以及外交等事情,其他事务都交给太子处理。

可是太子也只是为永乐帝打工的,永乐帝如何遥控太子、即使身在北方,也能对国家事务了如执掌,确定文臣不会和太子勾结,把自己给架空了?

于是,永乐帝启用一股力量,来帮助自己监督太子监国——这就是由宦官组成的司礼监。

宦官,是绝对依附于皇权的人群。他们毫无根基,命若浮萍,不像文官武将那样有同族同乡同门同党同袍甚至姻亲等羁绊,他们所仰仗的,只是皇帝的恩宠。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郑和,是永乐帝在燕王府时就十分信任赏识的宦官。

永乐帝要司礼监监督太子监国事宜,但凡有送到太子那里的奏本,需有东宫詹事府主薄把奏本录入,同时还有同春坊思直郎、清纪郎、司谏分为六科,在司礼监那里揭帖——也就是做出副本备份,把每天诸司启奏的事情以及东宫处理的结果都留存一份,送到永乐帝那里。

如此一来,永乐帝对太子监国所作所为,事无巨细,了如指掌。

可是东宫每天的奏本都堆成小山,需要大量繁重的抄写和归纳工作,需要能够书写,并且熟悉朝廷各类行政公文的有学识的宦官们担任。

但,洪武朝严禁太监私下识字,建文朝又延续了洪武朝这一“传统”,司礼监人才匮乏,去那里找那么多识字的宦官担任抄录工作?

永乐帝大手一挥,“没有人才,就训练人才嘛,你们司礼监从宫里挑选聪明的小宦官们,朕派翰林院的学士们教育他们读书识字,快速成才,很快就能上手,抄写公文了。”

司礼监在内院开了学堂,简称内书堂,招了第一批学员,他们有一些读书的底子在。

由于时间很紧,翰林院学士们对内书堂小宦官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堪称明朝版本的衡水高中模式。

每天天不亮,小宦官们起床了,来内书堂,先拜孔子牌位,然后站立等待翰林院教官。

翰林学士进门,诸位小宦官拜于堂下,然后就是点名签到,为了防止小宦官们走神,他们都是站着听课,“拱手肃立”。

然后捧着一本书开始背诵,背完才能去课堂练习书法,背不完就一直站着背。

之后才是翰林学士讲课,课程以务实为主,司礼监为了培养内书堂小宦官,专门去内府刻印了图书,其中有《洪武正韵》这等教授官话和正确发音的,有《诗经大全》、《书经大全》,《春秋大全》、《四书集注》、《贞观政要》等等上百种图书。

可以说在内书堂毕业之后,在知识的宽广度都能超过秀才了,何况授课老师都是入选翰林的进士们,有名师授课。

每天课程结束散学的时候,还有仪式感的放学,每一个学生走出学堂,要在外面排列成队,轮流写诗,翰林老师们按照“春夏秋冬随景而以腔韵”,要每一个学员当场作诗。

如果有做不出来的,“必群打诟辱之”。也就是说,学员们排成好几排,每一排学员都按照教官的要求当场作诗,如果做不出来,这个学员就要受到整排学员的殴打侮辱!

司礼监提供最好、最全的教材、最好的师资力量,大明最顶尖的老师,如果你还学不好,那就等着挨打挨骂,甚至被清退吧。

内书堂这种魔鬼式的教育模式,连后世以严苛闻名的衡水高中都望尘莫及。

读书改变命运,是古往今来通用的道理。未来大明最有权势的宦官机构司礼监,里头的人员必须有内书堂读书毕业的学历。

胡善围经过内巷的时候,正好遇到内书堂小宦官们放学排班题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无欲则娇(民国)  人非草木_高h  昭和钿  满城衣冠  最强仙帝重生都市  驸马,莫逃[GL]  [综]一起成为绷带放置装置吧!  重生是为了和死对头一起好好学习  骷髅之王  下岗后我当上了审神者  伪装A的变异Omega  不甘雌伏_高h  魅惑全星际  粟田口太刀现世指南  斩仙记  中二病教你做人  睡前一篇小h文_高h  楞次定律_高h  诸天最强学院  拯救哥哥计划_高h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