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霓知道彩虹,却没法理解“整个镜海城”是个什么概念。她从记事起就生活在这座大屋里,起初她以为大屋就是世界,后来她才知道大屋外还有个世界叫镜海。
她早已开蒙,知道上下五千年,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知道地球是圆的,围着太阳自西向东转,她之所以能在这个星球上生活,是因为地球有地心引力,而这个引力是因为一个苹果被发现的。她有起码的世界观,但这个世界观是书本和电视给她的。她从未切实观过这个世界。
她起初以为镜海真的就是片海,推开大屋的门,就要坐船,爸爸因为怕她被淹死,所以才圈着她。可她躲在墙根下听过大屋外面,外面有车流人声,并不曾闻涛声、马达声。
她缠着仆人们跟她讲镜海,渐渐知道镜海名曰海,其实只不过是一座浮在万顷碧波上的蕞尔小岛。古时候,镜海民风淳朴,居民以捕鱼捞蚝为生。晚清以后,这座城市沾染上了赌瘾,从此丧失一个渔村的自性。开埠前后,这座岛换过很多次名字,辛家人守旧,不管外面的人现在如何称谓这座城,他们始终固执地叫它镜海。
至于镜海究竟有多大,仆人们就说不清楚了。
“大概有几万个大屋这么大?”
辛霓是个较真的人,她费了好大劲儿才从自家图书馆里找来一个确切的数据:二十八平方公里。
弄清镜海有多大这个问题后,辛霓开始纠结一个新的问题:外面有二十八平方公里那么大,爸爸为什么不准她去看一看?
她想得越多,问题也越多:爸爸每天在忙什么?她是不是还应该有个妈妈?她为什么没有其他亲人?
但她不敢拿这些问题问爸爸。她曾提过要去外面看看,但话音刚落,前一秒还笑容和煦的爸爸,脸色立刻阴沉了下去。一整顿饭时间,他没有再看她一眼。
辛霓小小年纪已有与生俱来的眼高手低。她从此不再问爸爸一句“为什么”。
但她内心从未放弃过对问题答案的追寻,好奇心让她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她把所有听来的、看来的、想到的线索拼凑起来,一点点凑出真相:
六岁那年,她知道自己生母是爸爸的第二任妻子。母亲是个有着四分之一葡萄牙血统的美人,却在生她时不幸死于一种叫羊水栓塞的病。爸爸不愿她背负上这么沉痛的阴影,从此不许人提她;
七岁那年,她知道爸爸的结发妻子死于对手的报复。她上头原本有两个哥哥,大哥被人引诱吸毒,死于溺水;二哥在她出生那年被人绑架,从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辛霓知道了这些,也就知道了爸爸为什么不让她离开大屋半步。
辛霓九岁那年,知道自己在用人那里多了个外号——小龙女。那年正是古天乐版《神雕侠侣》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大屋里的下人看完电视剧,再想想长居大屋、不谙世事的辛霓,可不活脱脱就是一个现代小龙女?
彼时的辛霓早已习惯孤独清寂的生活。她的生活单调却不空虚,辛庆雄给她请了各行业最顶尖的大家,每日教授她“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各国艺术。
除了形形色色的家教,辛霓身边还有一个贴身老“太傅”。
“太傅”叫李正奇,早年在内地某知名大学做教授,后因一些历史问题流落到镜海。消息灵通的辛庆雄听闻有这样一号人物,便亲自将他从陋巷请回大屋,礼如上宾地供奉着。
李教授的主要工作是监督辛霓的日常学习,以及有甄别地充实辛霓的图书馆。
辛霓的图书馆包罗万象,唯独没有小说和散文,因为辛庆雄认为女子读太多文艺作品,容易变得敏感多思。
除了周末晚上可以看看电影外,辛霓没有别的精神生活,只好去图书馆里啃那些大部头,啃着啃着,她对历史类书籍有了偏爱:历史里不但有故事,还有深刻的人性。
恰她的“太傅”在内地教的就是历史,不但能给她讲正史,还能把野史里的八卦翻出来当故事说。辛霓越来越喜欢风趣幽默、博古通今的李正奇,而李正奇也渐渐对这个懵懂纯善的小弟子有了慈父之爱。再引进新书时,他会时不时于书架里藏一本《夜航西飞》抑或是《傲慢与偏见》……
师徒感情最好的时候,李正奇自发教了辛霓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比如考古,比如易学,比如雕刻。
李正奇擅长贝雕,一片贝壳经了他的手,用不了三两天就会变成一朵花、一只鸟,或者一个粉嘟嘟的辛霓。别的辛霓都能学得似模似样,唯独这贝雕,她怎么样也学不好,不是把贝壳雕烂,就是划伤了手。
每当她气馁了,李正奇便会抚着她的头安慰:“慢慢来,我们师徒的情分还长着呢。”
然而他估错了,他们的师徒情分并没有他想的那样长。
辛霓十三岁那年,李正奇得了肺结核。辛庆雄甚至没去弄清是否传染,就给了他一大笔遣散费,恭恭敬敬地将他请出了大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夕阳红[大叔攻&大叔受] 玫瑰引力 快穿之辣文女配求甜宠_高h 妖孽老公我不乖 暴躁勇者大冒险 胖狐狸 番外完结 女王的美男二十四宫_高h 啼笑因缘 花式婚宠:总裁追妻要趁早 情路相逢囧者胜 我一见你就笑 迷雾围城(人生若如初相见) 人不可貌相 财迷小医妃 小哭包[GL] 宫样年华 我本爱孤独,直到有了你 哪里不对 替嫁娇妻:冷情总裁吻上瘾 中国微经典:伊人寂寞